医用防护口罩检测标准要从2003年的SARS病毒说起,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在SARS严峻的形势下紧急制定,标准应用5年之后,经过大量实验验证以及对国内外相关标准归纳,对旧标准进行了修订,制定出现行的新标准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新标准参照了美国和欧洲等国的相关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口罩的过滤效率及密合性等项目进行了更为具体的技术要求。
在修订的新标准中,过滤效率项目进一步进行分级,由过去的统一的≥95,进一步明确为1级≥95、2级≥99、3级≥99.97三个级别,且修订的新标准规定此类医用防护口罩只适用于医用环境中。
在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中,由于其指定医用环境使用,因此其过滤效率主要是指过滤空气中漂浮的非油性颗粒物,包括带有病毒性的唾液液、飞沫、分泌物等。医用防护口罩的过滤元件通过五个工作原理来阻隔污染物,其原理包括拦截效应、扩散效应、重力效应、惯性效应、静电效应,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来阻挡污染物。
这五种效应分别阻隔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有的适合阻隔大颗粒物,而有的效应适合阻隔小颗粒物,综合起来,就会存在一种最难过滤的粒径颗粒物。医用防护口罩的过滤效率就是测试这种最
难过滤的粒径颗粒物,得到一种最有效的测试结果。由于在医疗环境中,常常有带病毒性的颗粒物漂浮在空气中,而这些颗粒物又不可能独立存在,它们往往依附于空气中的粉尘而形成气溶胶。而医用防护口罩正是利用其过滤元件的五种效应来过滤掉这些具有污染性的气溶胶。
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原则上参照美国NI0SH42CFR-84,但由于其标准只适用于医环境,并没有油性颗粒物污染,所以此标准采用的过滤介质为非油性NaC1气溶胶,气流量控制在(85±2)I./min,粒径控制在(0.075±0.020)Gm。能标检测作为专业口罩检测机构,可提供资质的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检测报告。